最新配资平台网_配资平台查询_配资平台app

股票杠杆最多可以多少倍 纳百川IPO:时隔72天后创业板再迎来上会企业,社保缺缴等敏感问题压顶,与前员工控制供应商交易遭疑是否存在未披露利益安排

发布日期:2025-09-15 22:21 点击次数:70

股票杠杆最多可以多少倍 纳百川IPO:时隔72天后创业板再迎来上会企业,社保缺缴等敏感问题压顶,与前员工控制供应商交易遭疑是否存在未披露利益安排

8月21日晚股票杠杆最多可以多少倍,深交所的一纸公告正式宣布了时隔72天后创业板再次迎来了企业上会,这家幸运的企业就是纳百川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纳百川)。

在即将于2025年8月28日召开的深交所创业板2025年第15次上市委审议会议上,纳百川将登场接受上市委员们的审核和表决。

无疑,暌违了多日,深交所创业板再有企业上会,让纳百川成为了当下IPO最受瞩目的存在。不过客观的说,纳百川能获得上会审议之机也是当下汽车产业链IPO企业集中爆发成为今年主旋律的必然结果。

而纳百川从2023年9月27日递表获受理,到2025年8月21日喜迎上会公告的发出,整整耗时了22个月零25天的时间,这中间固然有阶段性收紧IPO因素影响,但其自身业绩稳定性存疑、敏感的社保缺缴问题以及与前员工供应商交易谜局这三大问题压顶让其深陷舆论风暴。

纳百川首当其冲遇到的便是关于未来业绩是否稳定性的质疑。

虽然注册制下创业板企业并不如主板强调规模性和持续性,但更加强调业绩的成长性,从这一点上看,纳百川IPO可能存在些许变数与风险。

事实也是如此,在深交所对纳百川IPO最新出具的审核中心意见落实函中,首当其冲的第一问便是有关其未来业绩稳定性的质疑。

在这份审核中心意见落实函中,深交所要求纳百川分析自身产品单套价格持续下降的原因及合理性,说明业绩增长是否具有持续性。

但透过纳百川招股书上会稿,不难发现,在经过IPO报告期内扣非净利润的逐年下滑,虽然其预测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17.37亿元,同比增长20.86%,预测扣非净利润1亿元,同比增长14.05%,但毛利率指标已经直接将纳百川的盈利能力“出卖”。

在2022年至2025年一季度间,纳百川主营业务毛利率出现了一路下滑分别为22.00%、19.43%、17.54%、14.34%,尤其是2025年一季度,主营毛利率更是创了历史新低。

也正是毛利率的持续走低,让纳百川遇到了此次IPO报告期内增收不增利的尴尬。

虽然其预测的2025年全年财务表现似乎为其业绩稳定性问题增添了几分筹码。

但纳百川没有明确透露的是,在过去一年中经历了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骤降了65.17%,现金流状况急剧恶化,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在2025年第一季度其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直接由正转负,达到-5652.75万元。

另外,纳百川应收账款的狂飙情况同样值得人高度警惕。

数据显示,在2024年,纳百川应收账款增速高达46.56%远超营收增速的26.48%,而2023年这一数据仅为18.38%。不仅如此,2025年第一季度,其应收账款周转率已经降至0.66次,远低于行业平均值的0.92次,而同期间应收账款占资产总额比例已达23.32%,这意味着公司近四分之一的资产为未收回的货款。

除此之外,纳百川的回款能力也在恶化,截至2025年5月末,期后回款比例仅为45.41%。

事实上,在过去的一季度,纳百川的经营现金流并没有对公司形成正向支撑,不得不通过增加有息负债来维持正常的经营和投资所需。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纳百川短期借款高达1.98亿元,长期借款8177.74万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3129.55万元,有息债务高达3.11亿元,这也进一步推高了纳百川的资产负债率(合并)今年一季度已经高企至67.55%,仅低于同行可比企业新富科技的75.57%,但远高于同行平均水平的51.63%。

3.11亿元的有息债务加之骤降恶化的经营现金流,更是放大了纳百川的资金链压力。

其次,对于纳百川此番上会而言,社保缺缴无疑是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难免对其合规性、经营稳定性和财务状况产生不小的影响。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底,纳百川1319名员工中,其95人未缴纳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缺缴人数分别为104人、170人、104人,还有90人未缴纳住房公积金。

再将时间拉长来看,在2022年至2024年的三年间,纳百川工伤保险缺缴人数复合年增长率为31.43%,养老保险缺缴人数复合年增长率为-2.11%,医疗保险缺缴人数复合年增长率为13.14%,失业保险缺缴人数复合年增长率为-2.11%。

而社保新规将于今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纳百川存在缺缴员工社保和公积金问题,这也大大增加了其IPO前景的不确定性。

就在8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下称《解释二》),该解释将于9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不缴纳社保的约定无效"这一提法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解释二》第十九条提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或者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承诺无需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约定或者承诺无效。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者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请求解除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摆在纳百川面前的是迫在眉睫的合规成本,这意味着在现行社保新规的重压下,未来纳百川需要额外支出一笔资金来弥补合规缺口。

最后,纳百川与前员工控制供应商祥川科技之间的异常交易,也引发深交所质疑其与实际控制人等关联方是否存在未披露的利益安排。

申报文件显示,祥川科技成立于2021年,当年便成为纳百川供应商,2022年跻身纳百川第五大供应商,2023年其90%收入更是来自纳百川。

财信早知道注意到,2021年纳百川自产水室成本低于从祥川科技外购水室的价格,这也使得2021年祥川科技毛利率高达27.75%远高于其同行神通科技、双林股份、南京聚隆分别毛利率的22.25%、17.78%和10.81%。

令人费解的是,2021年至2023年间,纳百川向祥川科技采购水室的单价分别为31.24元/千克、31.30元/千克和28.45元/千克,持续低于从供应商南京吉茂和宁波高锋处的采购单价;而上述这两家供应商与祥川科技采购价差幅度,其中南京吉茂从2021年的10.82%,经由2022年的11.53%,上升至2023年的27.98%,宁波高锋则从2021年的9.99%上升至2023年的15.68%。

上述情况,就引发了深交所的诘问,质疑其向祥川科技采购价格的公允性、祥川科技是否替公司代垫承担成本费用。

而实际上,祥川科技是由前纳百川技术工程师吴建波及其配偶周佳曼控制。吴建波曾于2015年12月在纳百川工作,2021年2月离职,离职前担任公司技术工程师,负责燃油车热管理部件业务的产品质量管理相关工作。

更令人惊奇的是,2021年9月,吴建波与其配偶周佳曼受让了祥川科技100%股权,并担任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次月即2021年10月祥川科技就成为了公司的供应商。

而前员工离职后摇身一变迅速成为主要供应商,这其中可能隐藏的利益输送风险也是值得关注的。

果然,在问询中,深交所就直接诘问祥川科技与公司及实际控制人等关联方是否存在未披露的利益安排。

而在IPO审核实践中,前员工成为供应商的情形极为敏感,也一直是监管层审核重点。

监管机构对于拟上市企业与前员工合作审核严苛程度远超关联方,其主要核查点在于双方交易定价是否公允,是否具有合理性,毕竟一般情况下员工离职后很难再与公司产生业务合作,而一旦产生合作则往往具有某种特殊性。

在监管层严把入口关的大背景下股票杠杆最多可以多少倍,带着诸多问题闯关创业板的纳百川,最终上市结局如何,财信早知道将持续关注!

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